最近MOD真的多很多多元性別內容的電影,近來看了幾部。(好險沒有腦殘去鬼叫說要抗議…)
小時候夏隆缺乏的親情是從其他人身上得到的。
首先是第一部《月光下的藍色男孩》,
這名字一開始看來有點普通(後面電影內容會解釋這名字的由來),我沒有那麼期待,尤其是在看《樂來樂愛你》看到快睡著後,
我怕又是一部我跟西方人喜好度不同的電影。
結果看著看著越看越入迷了,我覺得這部有一段很重要的,就是主角面對喜歡的人對他拳腳相向那一刻。
那種被背叛感與羞恥憤怒。不過這也成為他的一股動力,讓他改變了自己,
後面講的是總是因為性別氣質被欺負的他,努力將自己改變成了別人希望他是的那個模樣,
他從瘦弱小男孩變成超壯沒人敢惹的猛男。(這邊蠻讓人心酸的,他要靠著不能做自己這點才能換取到別人有條件式的尊重。
不過當然那些被自己或別人賦予某些壓力或責任的人,而不能做自己的人,不可能能容忍他做自己這件事情)
再來第二部驚爆焦點,講的是像《熔爐》那樣性侵小孩的醜聞,所以劇情跟氣氛是比較沉重的。
裡面有一段是角色說教會包庇性侵孩童的神父,這種共犯系統,不能再只是針對個別案犯的神父,
而是要攻擊整個教會體制,讓大家看清楚教會是怎樣的包庇。
這邊還蠻讓人痛心的,就像《熔爐》一樣,那些虔誠信仰的「善良老百姓」,
為了包庇教會而攻擊受害者那樣。
他們說教會對社會有貢獻,所以不該攻擊教會。
(這邊其實這些人就是一副無關己事的態度,要事被性侵的是他家小孩,就算教會蓋一座游泳池送給他,他還是會把對方大卸八塊吧?)
明明就是一碼歸一碼,不能因為A對B有利益給予關係,B就要求被A傷害的C不能吭聲,
偏偏這樣理盲濫情的人多不可屬。
我相信教會最初的本質作用是引人向善,而不是讓某些人藉由教會得到權勢而得以為所欲為。
最後是我最喜歡的第三篇《當他們認真編織時》,
一開始由直男來扮演這種角色,我有擔心會不會演出有感到彆扭或是演的很假的感覺,
尤其之前看過生田斗真的戲,他雖然是走美男風格,卻是走肌肉男路線,
跟腦男中的形象相差太多,畢竟一般來說跨性別是不太喜歡也不希望自己身上有堅硬的肌肉。
結果卻是沒有!看戲時沒有感到突兀的感覺。
之前也看過生田斗真演的幾部戲,像是《腦男》跟《祕密》。感覺演技不錯,不像我本來以為的偶像派。
劇中女孩小友是個在單親家庭長大,被不負責任母親撫養長大的孩子,
是別人眼中可憐的孩子。(說真的,那些別人自以為是的好意常會帶給別人負擔)
之後他母親又一次的拋下她離開(跟男人私奔),把她丟給小友的舅舅照顧。
而那些母親沒能為她做的,她一直想要的,都由舅舅的跨性別戀人為她做了。
故事裡從一開始小友對與別人不同的同學小凱厭惡的態度,
到後面她因為同學小凱的母親鄙視凜子的言語而憤怒,形成強烈的反差。
曾經也是受到別人傷害排斥的凜子,知道小友心中的怨氣無處發,
才會那麼憤慨,所以教她用編織來排解怒氣。
後面發展到小友家中的情形被知道,估計是同學小凱母親到處跟人「分享」。
這裡讓我想到加害者假慈悲說擔心這種特別家庭的孩子被歧視,結果是誰會歧視?就是講這種話的人本身…
劇中有一段我覺得要特別一提的,如果我沒理解錯誤的話,
凜子為了告別過去的自己,要把那些織成男性生殖器的織物拿去燒,
而當他們對話說提到「雞雞」這個詞語時是如此的自然,
沒有像某些大驚小怪的人覺得好像提到生殖器官是多淫穢的事情。
後來小友敞開了心房,接受了小凱這位特別的朋友,但他們與凜子一片和樂的模樣卻被很「正常」的小凱他媽看見了,
後面她又一次很「好心」的通報小友楚於不適合她的家庭,讓政府人員前往關切,讓小友跟凜子都很難受。
(就是有這種人,自以為是的很過分去想要控制別人過怎樣的生活,明明別人就很快樂,她卻不去了解小友的感覺)
而另一邊,同樣跟小友在心中有著傷痛的小凱,當他想對媽媽訴說時,
媽媽沒有去發現倒他正在散發求救的訊號。
隨後更在她搜小凱房間知道他有同性戀傾向時,用不理性的方法來解決,讓感到絕望無助的小凱最後選擇放棄自己。
最後快結尾時,就在凜子跟牧生決定收養小友的時候,
小友失蹤多時的媽媽出現要帶走小友,產生了跟原生家庭的衝擊,
凜子被小友的媽媽質疑其身為女性與母親的身分。
而最後儘管小友痛罵媽媽,還是選擇要跟媽媽離開,
凜子也只能選擇放手,與小友兩人在互說些口不對心,假裝很高興跟對方分開的話後。
最後一幕用來代表凜子心中想法的男性生殖器官織物,留給觀眾無限的想像空間。
另外值得一提的一點,劇中有把這部分呈現出來,
就是性別認同的部分,即便已經動了性別重置手術,
但未換證別人還是會拒絕承認她的性別。
留言列表